滥施单边金融制裁不法、不义、不信、不智-凯发app官网

【洞察】

作者:刘子平(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

近年来,美国频繁发动单边金融制裁,严重阻碍基本人权实现、扰乱全球经贸秩序、威胁全球金融稳定。单边金融制裁的实质是美元霸权不断恶性膨胀所衍生出的金融“胁迫”权能。滥施单边金融制裁是将美国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不法之举,是为美国一己私利损害全球公共利益的不义之举,是以美国政府行为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不信之举,亦是倒行逆施加速美元霸权走向终结的不智之举。

单边金融制裁的由来及危害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占全球八成的黄金储量,主导建立了“基于规则”的全球经贸体制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后几十年间,为维持、扩大自身特权,美国屡次破坏已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将美元这一“全球公共产品”逐步驯化为损公肥私、打击异己的地缘政治武器。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背弃布雷顿森林协议下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义务,使美元发行脱离了国际机制的约束,国际货币体系自此沦为“无体系之体系”。1974年,美国借助中东乱局将美元与石油贸易结算绑定,延续美元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此后,美国催动美元利率“潮汐”,一面反复掠取制造业国家与资源类国家的巨额财富,一面不断向外转嫁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诱发数次全球性或区域性金融危机。21世纪以来,得益于全球化要素流通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美元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固,美国开始仗恃其对美元结算系统的控制,直接对违背其意志的国家或组织、企业、个人实施冻结美元资产、踢出美元结算系统等强行剥夺“全球公共产品”使用权的单边金融制裁打击。

单边金融制裁具有强烈的霸权色彩与巨大的破坏能力,只有美国这一美元体系的主导者才有能力发动。并且,借助长臂管辖和次级制裁这两大“法律”霸凌工具,美国可将全球所有与美元体系存在微弱联系的主体统统拽入单边金融制裁的射程范围。制裁对象则难以进行有效应对、反击甚至申诉,顷刻间便可能因被切断融资渠道而陷入严重经济困境,并累及居民生命权、发展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2022年2月,美国径自鲸吞其先前冻结的阿富汗央行存放在美国的70亿美元外汇储备,导致阿富汗国内经济民生危机进一步恶化。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悍然对俄罗斯发动冻结海外美元储备、禁用swift系统等意在摧毁俄金融体系的“金融核弹”级制裁袭击,引爆的余震祸及高度关联的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价值链。

单边金融制裁凸显美元霸权恶性膨胀

滥施单边金融制裁是将美国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不法之举,严重背离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的最基本要求。根据主权平等与不干涉等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除非获得国际法授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别国及其组织、公民采取任何单方面胁迫性措施,以迫使后者改变其内政外交政策。而单边制裁作为严酷性仅次于战争的单方面胁迫性措施,仅在构成针对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并满足临时性、可逆性、相称性、参与性等诸多限制性条件时,才能获得国际法上的正当性,与恃强凌弱的霸凌行径相区隔。而美国的单边金融制裁,不以制裁对象存在国际不法行为为前提,不予提供抗辩救济渠道,对制裁对象甚至第三方造成不可逆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掠夺,酿成人道主义灾难,诱发全球金融动荡,其极度的嚣张性、严酷性与国际法对反措施的克制性要求背道而驰。滥施单边金融制裁假执行国内法律之名,行践踏国际法治之实,其霸权主义本质使全球金融秩序倒退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

滥施单边金融制裁是为一己私利损害全球公共利益的不义之举,赫然昭示美元霸权的恶性膨胀已达极致。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以类似“全球央行”的身份实施“全球货币发行”与“全球金融管理”,成为“全球金融公共权力”的实际拥有者,并由此获得了巨额“铸币税”收益,因此,其理应同时承担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促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全球公共责任。然而,美国始终仅考虑本国利益,刻意忽略全球公共责任,甚至将公权力视为谋取私利、打击对手的工具,毫不顾及由此给全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即充分展示了美国极端自利、毫无自省的心理状态。此种心态下,美国一再突破道德底线,从肆意释放美元霸权的金融“收割”权能,操纵美元潮汐“间接”引导全球财富向美国集中;到悍然开启美元霸权的金融“胁迫”权能,以全球公共产品为武器“直接”在全球“烧杀抢掠”。美元霸权之“恶”已被发挥至极限。秉持错误义利观,美国沦为横征暴敛、贪婪无度的“掠夺的霸权国”以及全球风险的最大来源。

单边金融制裁加速美元霸权走向终结

滥施单边金融制裁是以美国政府行为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不信之举,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元霸权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国际货币体系绝非一成不变。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从本质上取决于其国际信誉,而国际货币使用的“锁定”效应又显著延后了国际货币更替的“引爆点”,使霸权货币获得了一定的信用透支能力。英国国力在19世纪末就已经被美国赶超,而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则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后才最终被美元所取代。同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国经济全球占比的下滑以及美元霸权“收割”全球的自利行径对美元信用的损伤,都未能将美元信用(包括其可透支额度)消耗殆尽。然而,伴随美元霸权“胁迫”权能的肆意释放,赤裸裸的“耍赖”与“抢劫”行为不断冲击世人眼球,美国标榜的“自由市场”“公平竞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价值理念被反噬,美元资产安全性、可用性的传统认知被彻底颠覆,支撑美元体系的信用基石岌岌可危。

滥施单边金融制裁是加速美元霸权走向终结的不智之举,已直接导致各国摆脱与反制美元霸权的行动提速。美元每一次被用作武器,都会让整个国际社会恐惧这一武器未来是否加诸己身,从而不得不寻求对美元依赖的替代方案。俄罗斯因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遭到制裁后,即开始构建绕开swift系统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积极推进本币结算,并大幅削减美元储备占比。此次俄罗斯遭受“金融核弹”袭击后,全球“去美元化”共识进一步凝聚。包括美国盟友国家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持续减持美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跌至58.4%,为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今年1月以来,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主要石油生产国相继声明允许石油非美元结算。3月,东盟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强调加强本地货币的使用。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保罗·罗伯茨日前直言,当制裁让世界远离美元后,华盛顿可能自己摧毁自己的霸权。

美国作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实际领导者与受益者,极尽弄权之能事,妄图“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必然招致世界人民反对。美国应立即停止滥施单边金融制裁的不法、不义、不信、不智之举,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帮助全球经济复苏,减少国际货币体系转型期可能面临的风险。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4日 11版)

(作者:刘子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网站地图